当金沙江畔的榴果红遍山野,当赊销纠纷的暗影笼罩丰收的喜悦,一场以法治为经纬,以情理为丝线的解纷实践,在“石榴之乡”的土地上绘就一幅当代“枫桥经验”的生动画卷。
赊销之困:丰收季里的石榴债
4月的会理,漫山榴红灼灼其华,周某等10余户果农却无心赏景——他们将精心培育的软籽石榴赊销给收购商王某时,未曾料到那张薄薄的欠条会成为悬心之剑。随着王某因下游货款未收到而资金链断裂,价值百万的石榴款化作泡影。这场涉及10余户家庭的纠纷,如同石榴籽般密密匝匝地纠缠在一起。
鹿厂法庭的卷宗里,王某名下20余件执行案件如同沉甸甸的警示:简单的判决或许能定格是非,却难解农户望眼欲穿的生计之渴。2025年4月11日,国徽在彰冠镇古桥村村委会前升起,法庭携同司法所、派出所、镇政府织就解纷网络,将“坐堂问案”化作“送法到田”的春风。
三理交融:榴乡解纷的东方智慧
“法律不是冰冷的铁尺,而是丈量人心的温度计。”巡回审判席上,“榴乡睦”多元解纷工作室的法官以“六元平讼”为舟楫,在法理、事理、情理的激流中破波前行。他们向农户展开《民法典》合同编的书页,用方言土语拆解“白纸黑字”的法律效力;又寻着王某的资金流向,以“石榴产业链风险图”具象化市场规律。当司法所工作人员以“赊销如走钢丝”的乡谚点破风险,当乡镇干部以“产业共同体”的蓝图重燃希望,法庭内外的石榴树仿佛也垂下倾听的枝桠。
这场调解终于以“分期履行+债务重组”的方案尘埃落定:王某承诺年内追回货款优先偿付,司法所为王某追回货款提供相应法律咨询,果农们则自发组成监督小组。调解协议落款的刹那,阳光穿透窗棂,在满纸法律术语间投下石榴花影的斑驳。
源头治理:石榴红里的法治密码
鹿厂法庭深谙“治未病”的东方哲学。他们借巡回审判的“法治公开课”,将“赊销风险计算器”装入农户手机,用“欠条规范化模板”筑牢契约堤坝,更令人耳目一新的是“三理‘榴’纷”工作法:法官耐心细致给纠纷双方讲法理、乡村干部不厌其烦教育双方明事理、特邀调解员引导双方换位思考通情理,最终双方放下纠纷,从此轻装上阵。
这种将非诉机制挺在前沿的实践,恰似为石榴产业注入法治基因。鹿厂辖区的类似纠纷发生率较3年前下降45%,而“现款现货、保价收购”的新型购销模式,正让石榴从“伤心果”变回“致富果”。
枫桥新篇:多元共治的基层之光
穿过“榴乡睦”解纷工作室的纱窗向外望去,成片的石榴林正抽出新芽。这场解纷实践不仅是个案的圆满,更是新时代“枫桥经验”的生动演绎—当法庭主动将司法服务延伸至社会治理末端,当政府、行业、群众共执解纷之梭,法治的锦缎便能在基层焕发夺目光采。
正如调解结束后老果农的感慨:“以前觉得法院高悬国徽遥不可及,如今才知道法治就橡石榴籽,颗颗饱满又紧紧相拥。”
来源:会理法院